1. 定義
高純氨氣是指純度≥99.999%(5N 級)的氨氣,化學式為 NH?,是一種以氮氫化合物為主體的高純度工業氣體,廣泛應用于半導體、光電等高端制造領域。
2. 物理化學特性
-
物理性質:
-
無色、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,密度 0.771kg/m3(標準狀況),比空氣輕。
-
極易溶于水(20℃時 1 體積水可溶 700 體積氨),易液化(沸點 - 33.35℃),液態氨汽化時吸收大量熱,常用作制冷劑。
-
化學性質:
-
堿性氣體:與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(NH??H?O),呈弱堿性;與酸反應生成銨鹽(如 NH?+HCl=NH?Cl)。
-
還原性:在高溫或催化劑(如鉑)作用下可被氧氣氧化為一氧化氮(4NH?+5O?=4NO+6H?O),是工業制硝酸的關鍵反應。
-
配位性: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有孤對電子,可與金屬離子形成配合物(如 [Cu (NH?)?]2?)。
高純氨的制備需結合合成氨技術與多級提純,核心流程如下:
-
合成氨原料制備
-
原料氣:氮氣(來自空氣分離)與氫氣(來自天然氣重整或水煤氣變換)按 1:3 比例混合。
-
合成反應:在高溫(400-500℃)、高壓(15-30MPa)及鐵基催化劑作用下合成粗氨(NH?轉化率約 15%)。
-
粗氨提純工藝
-
精餾脫雜:通過低溫精餾去除粗氨中的氫氣、氮氣、一氧化碳等揮發性雜質。
-
吸附凈化:利用分子篩、活性氧化鋁吸附水分(H?O)、二氧化碳(CO?)等極性分子,雜質含量降至 ppm 級。
-
催化除氧:通過鈀催化劑使殘留氧氣與氫氣反應生成水,再經干燥除去。
-
終端過濾:使用 0.01μm 級金屬燒結濾芯或 PTFE 膜過濾,確保顆粒物(≥0.1μm)含量<1 個 / L。
-
純度驗證
-
采用氣相色譜(GC)、紅外光譜(IR)等檢測雜質,半導體級高純氨要求:
-
O?+N?≤1ppm,H?O≤0.5ppm,CO+CO?≤0.1ppm,顆粒物≤0.1 個 / L。
應用領域
|
作用原理
|
具體實例
|
半導體制造
|
作為氮源用于沉積氮化硅(Si?N?)、氮化鋁(AlN)等薄膜,起鈍化、絕緣作用。
|
- 芯片制造中 PECVD(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)制備柵極絕緣層
- 功率器件(如 GaN)外延層生長
|
光電與 LED
|
氨分解為氮氫混合氣,用于氮化鎵(GaN)襯底生長,是藍光 LED 的核心材料。
|
- 藍寶石襯底上通過 MOCVD(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)生長 GaN 外延層
|
化工與制藥
|
高純氨作為無金屬離子的堿性試劑,用于高純度銨鹽合成或催化劑制備。
|
- 制備高純氯化銨(NH?Cl)用于電子級清洗劑
- 醫藥中間體合成(如氨基酸)
|
制冷與能源
|
液氨汽化吸熱效率高,且無臭氧層破壞潛能(ODP=0),是環保型制冷劑。
|
- 大型冷庫、食品加工冷鏈系統
- 氨 - 氫混合燃料實驗(如氨分解制氫用于燃料電池)
|
環保領域
|
氨選擇性催化還原(SCR)去除工業尾氣中的氮氧化物(NOx)。
|
- 電廠、汽車尾氣處理(如柴油車 SCR 系統)
|
-
全球產能分布
-
高純氨生產高度集中于歐美日企業,如美國空氣產品(Air Products)、德國林德(Linde)、日本昭和電工(Showa Denko),占據全球 80% 以上市場份額。
-
中國近年產能快速提升,代表企業包括金宏氣體、綠菱氣體、中船重工 718 所,純度已達 6N 級(99.9999%),主要供應本土半導體產線。
-
價格與供需
-
半導體級高純氨價格約 500-1000 元 / 公斤(隨純度和需求量波動),2023 年全球市場規模超 15 億美元,年增長率約 7%(受 5G、AI 芯片需求驅動)。
-
危險性
-
毒性:吸入濃度>500ppm 時,會刺激呼吸道、眼睛,導致肺水腫;>1500ppm 可致死,需配備氨氣檢測儀。
-
燃爆風險:氨氣在空氣中爆炸極限為 15.7%-27.4%,遇明火或靜電可能引燃,需遠離火源。
-
儲存運輸
-
壓縮氣體用無縫高壓鋼瓶(耐壓 20MPa)儲存,瓶身標注 “有毒氣體”;液態氨用真空絕熱杜瓦罐運輸,溫度維持在 - 33℃以下。
-
儲存環境需通風、陰涼(≤30℃),避免與鹵素、強酸、氧化劑混放。
-
應急處理
-
泄漏時,需佩戴正壓式呼吸器,用霧狀水吸收氨氣,或用稀硫酸中和泄漏氣體,防止形成有毒煙霧。
-
純度升級:隨著 3nm 以下芯片制程發展,高純氨需求向 6N 級(99.9999%)邁進,需攻克痕量金屬離子(如 Na?、K?)<1ppb 的提純技術。
-
綠色制備:電催化氮還原合成氨(替代傳統哈伯法)、可再生能源制氫 + 氮氣合成氨等技術,降低碳排放。
-
循環利用:半導體尾氣中氨的回收技術(如膜分離 + 催化分解)逐步商業化,降低生產成本。
高純氨氣作為半導體制造的 “血液”,其純度直接影響芯片良率,隨著全球半導體產能向中國轉移,本土高純氨產業正從 “依賴進口” 向 “自主可控” 加速轉型。